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,不过自古以来,始终都存在一个真理,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行业实践,我们都应该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。
院士诤言,遭受网暴
前些日子,中科院的孙凝晖院士在今年5月份的一段演讲突然爆火了。孙院士分析了科技产业的现状,其中有一段提到了国内不应该只有华为的封闭垄断模式,还要有更加开放的产业路线,鼓励产业界多元化发展。此番言论在被特意剪辑发出后,立马招致了大批网暴。
“爱国公知”司马南也在“观望”后加入其中,对孙院士表达了一些“个人看法”,发布了一段评价孙院士的视频,指责院士对华为“垄断”、“封闭”发表了一些不实言论,并煞有介事的怀疑其背后存在利益驱动,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对院士的质疑。
对于时事,普通公众确实拥有属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讨论的权利,但凡事要有事实作为依据。本以为司马南会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。结果让人咋舌的是,司马南自己在视频当中,率先表明自己不是专业人士,什么都不懂,但是就是要说。随即对孙院士展开了毫无事实依据的口诛笔伐,并对华为不吝赞美。
而类似司马南这样罔顾事实的人也不在少数,不过有人在大放厥词时却碰了钉子。某EMBA跑到科技博主评论区,言之凿凿的说“孙x院士不就是华为搞了同类商用服务器砸了他的银河超算(基于高通芯片)骗国家补贴的财路吗”,结果这样反智的言辞当场被博主打脸。
华为垄断,再成焦点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司马南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,但中科院及孙院士本人并没有做出回应。司马南的这次发声,非但没能替华为洗白,反而是促使大家更认真审视华为的商业模式,并对其封闭性与垄断性展开讨论。
有媒体观察人士就指出,华为鸿蒙“1+8+N”终端战略,本质就是以手机为中心,借助PC、平板等多种设备入口,实现对各种终端工具的封闭控制,这种模式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垄断风险,而买单的未来很可能是被控制住的广大用户。
华为通过封闭式、垄断性的发展模式,将需要的技术和利益集中到自身内部,以实现端到端的控制,与孙院士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。
不止如此,有资深从业者也指出,华为不可更改的封闭生态体系,导致研发和生产成本剧增,很多产品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。更是让用户难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,一些政府项目也是要依赖于华为的技术路线和更新节奏。
另有知情人表示,依托于强大的关系网,华为通过与各地方政府的合作,大规模建造智算中心,由于生态封闭的特性,这些智算中心部署的几乎都是华为垄断的全栈软硬件产品,可用的开源商业软件极少,过于高昂的建设成本与不成熟的生态基础,导致不少智算中心成为了荒地。
华为以主营业务为圆点进行合理扩张无可厚非,但现在发力方向脱离ICT的基本范畴,比如,汽车和ERP等领域,侵占了不少下游客户的市场,很多产业链伙伴的合作伙伴已经表达了强烈不满。
但几乎无一例外,这些不满只要出现就会遭遇大规模攻击。如今网络甚至流行这样一个段子,“华为哪里不好了?说华为不好是不是应该先反思下自己,有没有努力工作?”
不过,这样的舆论风气正在遭到抵制。
大V翻车,虽迟但到
在力挺华为同批院士后,司马南近日再次开启直播,本以为靠站队华为能赚来不少流量和支持,岂料直接翻车。
10月13日,司马南携团队在胖东来开启了一场直播,但仅13分钟后便被工作人员礼貌叫停。胖东来官方解释称,是为保护顾客隐私及安全,目前禁止任何直播活动。但明眼人都知道,这是一个非常“官方”的回应。
司马南前一阵的西安“扑街”行,美国房产等事件也开始被接连爆出,不少人开始对其爱国立场已经产生质疑,一直所打造的“爱国公民”人设,似乎有些动摇,加之经常口无遮拦肆意开炮,很多品牌已经对这位大V避而远之。
截止目前,孙院士并未对司马南等人的谩骂和质疑做出回应。这并非“不能”,而是实在“不屑”。作为科学家,孙院士对科学精神有着坚守与追求,更加注重的是如何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,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。其研究成果和对国内计算产业的巨大贡献,在网络信息极度通畅的今天,一查便知。孙院士是不是真的“水平也不咋地”,理智的人自然很容易判断。
反而是如今一些依靠流量过活的公众人物和品牌,仍然迷信网络不发达时代的信息差红利,在舆论中带节奏、扣帽子、博眼球,幻想长期把持公共议程,左右社会舆论,从而渔利其中。但这样的信息差红利正在加速消退,反噬已经开始。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,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;本网站图片,文字之类版权申明,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,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,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。 |